English

“亚洲价值观”破产了吗

1998-09-23 来源:光明日报 路石 我有话说

去年7月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以来,各国舆论发表了许多分析文章。这些文章虽然对危机的成因见仁见智,但绝大多数出发点还是为了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,态度比较客观。

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复杂的,既有体制不健全、管理不科学、信息不灵通、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原因,也有国际金融秩序漏洞很多、索罗斯等投机商兴风作浪等外部原因。在金融危机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的亚洲国家正痛定思痛,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,深化改革。沉痛的教训将转化为宝贵的财富。

但有些对经济金融问题本来没有兴趣或者根本一窍不通的人,此时也难耐寂寞,到处发表文章,讽刺“亚洲虎”成了“亚洲鼠”,声称“东亚经济模式”消亡了,“亚洲价值观”破产了。字里行间,充满幸灾乐祸之情。

所谓“东亚经济模式”实际上是西方人提出来的。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,有的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,大都则还是发展中国家。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有一些共同特点,但也并非是一个模子。各国的金融体制更是千差万别。可以说,亚洲并没有什么共同的经济模式,当然也谈不上什么东亚经济模式消亡的问题。亚洲国家将继续根据具体的国情探索各自的经济发展道路。

模式消亡论者的本意是鼓吹亚洲价值观破产论。根据他们的诊断,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亚洲国家“缺乏法制、司法独立、民主选举、开放和负责任的政府以及对人权的尊重”。

这就奇怪了。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上既不是第一次,也不是最后一次。远的不说,自90年代以来,就有1992—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,1994—1995年的拉美地区货币危机,1997年才是东南亚金融危机,最近又有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股市风波。如果说亚洲金融危机是亚洲价值观危机,那么其他地区的危机又是什么价值观危机呢?

看来这些西方价值观的卫道士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亚洲价值观。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“东西方文明冲突”后,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就此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。中国一位著名学者认为,东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重综合,注重普遍联系、整体观念;在人际关系上强调群体选择,重视集体,重视家庭;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。请问,亚洲的这些价值观破产了吗?

今年6月,新加坡联合早报组织了一次题为《从经济和文化透视亚洲的增长与波折》讨论会。会上一位学者说,亚洲的传统价值是节省、苦干、重视教育、重视家庭。这些因素造成一种安定和谐的局面,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。他认为,“不要把眼光只放在明天的股市和下周的房地产,那实在太短视了。我们要有点远见,这些令人操心的问题可以看成是茶壶里的风暴,一年、两年会过去的”。

目前,亚洲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,索罗斯等人还在蠢蠢欲动,各国的改革也总需要一段时间。但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,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将冲出风暴,把经济发展的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